个人主页 >>
艺术简历 艺术作品 个人文集 艺术新闻 我的相册 专家点评 画集出版 媒体介绍 常用印鉴
艺术作品
艺术新闻
我的相册
专家点评
媒体介绍
画集出版
    分享到:

    守护千年敦煌

      作者:张影2023-08-29 08:07:34 来源:中国文化报

      河西走廊西端,穿越千年风沙,敦煌在丝绸之路上尽放光华。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级的艺术宝库,世人为之神往与惊叹。谁在守护被风沙洗礼的历史记忆,为千年敦煌绘就新画卷?日前,记者实地探访敦煌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、研究、弘扬的典型样本。


      妙手延长文物生命

      公元前138年,伴随张骞西行,敦煌登上历史舞台。从公元366年开始,敦煌莫高窟开启持续千年的营造历史。莫高窟现存735个洞窟,其中,492个洞窟有彩塑和壁画,4.5万平方米壁画、2000多身彩塑见证、记录下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融。

      走进莫高窟第55窟,记者看到洞窟内脚手架林立,修复师静心“医治”被病害侵扰的壁画。第55窟位于莫高窟底层,曾为开放参观洞窟,因监测出起甲、颜料层脱落、酥碱、粉化等多种病害,进行关闭修复。

      “这个洞窟的起甲病害比较多,先把起甲病害修复后,才能处理其他病害,最难处理的就是酥碱病害。”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殷志宏说,“病害一直在发展,不会停止,只有我们进行干预,才能延长文物的保存时间。”殷志宏介绍,7名固定修复人员在此作业,预计用3年的时间完成第55窟的修复。

      “进入每一个洞窟,不同时代风格的壁画呈现在你眼前,越了解它的价值,你就越会发觉它的珍贵。”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感叹,在扎根大漠的三十余年中,他不断深化对敦煌石窟价值的认识。“每个时代的建造都可以跟当时历史的背景、历史的变迁联系到一起,它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缩影。正因为遗址无与伦比的价值,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投身保护与研究。”苏伯民说。

      为了这珍贵的文化遗产,殷志宏与敦煌研究院文保团队的同事一道,悉心照料着饱经风霜的文物,以赤子之心守护着千年敦煌。目前,敦煌研究院已累计完成86个洞窟的整体保护修缮。


      科研支撑文物保护

      石窟寺天气预警、洞窟内二氧化碳浓度、实时游客数量等数据显示在一块大屏幕上,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测保障洞窟安全。如果某些指标超标,预警系统会自动报警。

      据敦煌石窟监测中心主任王小伟介绍,影响遗产地价值的主要因素,除了壁画、塑像这些文物之外,还包括崖体、周边的自然环境等,所有影响因素都必须要纳入监测。

      除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外,敦煌研究院还负责管理天水麦积山石窟、永靖炳灵寺石窟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、敦煌西千佛洞、庆阳北石窟寺。

      2022年,在莫高窟监测预警系统的基础上,敦煌研究院启动甘肃省石窟寺监测预警系统(第一期)建设,该项目将敦煌研究院所辖六处石窟寺的监测预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,将气象局、地震局等专业机构预警纳入系统,有效支持保护研究和管理决策。

      走进我国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,可体验一年四季的气候变换。夏季仓、冬季仓和风雨仓3个实验仓可模拟零下30℃到60℃、10%至90%相对湿度,以及风、雨、雪、太阳照射等气候条件。

     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张博介绍,相比以往的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,它具有时间可控、变量可控、数据精确,并且能够进行足尺模型试验等优势。这将有效打通实验室到现场保护中的诸多关节,极大地促进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研究。“我们的研究方向是明确文物病害发育的过程,动态监测文物裂化过程,在此基础上研究对应的保护技术。”张博说。

      近年来,依托科研成果,敦煌研究院不仅承接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,还走出国门为吉尔吉斯斯坦、缅甸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中国方案。


      激发敦煌文化活力

      在莫高窟第341窟数字化采集现场,记者看到“可拆卸采集设备”正在运行,滑轨上的相机镜头自动散点分幅拍摄,采集壁画素材。而后,工作人员将在电脑前一次次点击鼠标,对海量的图片进行细致的拼接。

      为了实现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与利用,敦煌研究院通过“数字敦煌”工程对文物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采集、加工和存储。敦煌研究院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路育成介绍:“通过数字化采集工作为壁画和彩塑建立数字档案,目前在‘数字敦煌’网站上线了资源库、素材库和数字藏经洞,面向全球上线和使用。”

      据了解,“数字敦煌”建设成果显著,多年来,壁画采集洞窟290个,拼接处理完成洞窟180个,全景漫游节目制作洞窟172个,彩塑三维重建44身。

     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,如梦似幻的壁画近在咫尺,8K数字球幕电影《梦幻佛宫》迎来游客的声声惊叹。这便是“数字敦煌”的成果之一,因数字化赋能,千年石窟“活”起来。通过观看球幕电影,既能让游客真实感受到壁画艺术的精美细节,又能够增加游客接纳数量。

      为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参观需求,敦煌研究院还积极探索游客参观模式,推出莫高窟虚拟体验“飞天专线”和“敦煌建筑专线”,联合敦煌市启动“敦煌文化研学季活动”,全力支持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,完成数字展示中心影院升级改造。

      同时,敦煌研究院深入挖掘展示敦煌艺术及其研究成果,在国内外举办“敦煌艺术大展”“数字敦煌展”“飞天神韵——莫高精神展”“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”等各类展览90余场次……雄浑厚重的敦煌文化,以生动、鲜活的面貌,向世界讲述千年的故事。

      苏伯民表示,保护是基础,研究是中心,弘扬是目标,也是目的。敦煌研究院将继续发力弘扬敦煌文化,让来到敦煌莫高窟的每位游客都有满意的参观体验。同时,通过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的形式,通过互联网媒介,将敦煌文化传播到世界上每个国家,让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。

      责任编辑:静愚

      ※ 技术支持:中国美术家网 ※〔陈艳梅艺术网〕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

      Processed in 0.032(s)   7 queries
      update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