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主页 >>
艺术简历 艺术作品 个人文集 艺术新闻 我的相册 专家点评 画集出版 媒体介绍 常用印鉴
艺术作品
艺术新闻
我的相册
专家点评
媒体介绍
画集出版
    分享到:

    “渲淡”中的古意与佛性——赵学锋的笔墨意趣

      作者:宋立民2019-12-16 08:06:20 来源:中国文化报
      点击查看大图
      点击查看大图

      钟馗(国画) 赵学锋

      大凡国画入门者,均明白“渲淡”的义理与功用。但是,能不能“渲”得自然舒展、羚羊挂角不着痕迹?是不是“淡”到可以用“古意苍茫”状“余怀浩渺”?这却是需要磨砺加悟性的。作为齐白石的再传弟子、娄师白的入室门人,赵学锋抓住了“渲淡”的真谛,画得洁净而张力十足。

      赵学锋的近作中,有一幅落款“己亥夏日”的《钟馗醉酒图》。图里的钟馗伏在酒缸上呼呼大睡,旁边是侧翻的酒碗。画面的右上方,是一只红色的蝙蝠做俯冲状。是嗅到了酒香,还是觊觎钟馗的醉态?我们不得而知。但是那传神的写意,却能够让我们这些小有酒瘾的“票友”们即刻会意:钟馗就该是这样。“钟馗醉酒小鬼怕”,从唐代产生钟馗信仰,经宫廷画家吴道子扩展为“钟馗画”,世世代代的画家笔下,“一千个人有一千个钟馗”。然而,赵学锋的钟馗之所以能够让笔者眼前一亮而“悠然心会”者,恰恰在于钟馗没有一个固定的“标准相”。所以,与其说画得“逼真”,不如说是“逼心”,逼近画家心中理解的钟馗。再进一步,可以说,那个把酒缸做枕头的酒仙也许正是画家自己。

      综观赵学锋若干年来的水墨,画得最多的是荷花与鸟雀。然而,写意能够比工笔还要“逼真”者,因为画家总是从“芙蓉向脸两边开”的荷叶里,从“雄飞雌从绕林间”羽翼中,渐渐清晰地露出自己的剪影。

      仔细揣摩赵学锋的“润石写意”系列作品,你会发现:秋风瑟瑟中禽鸟的孤独、“池塘野趣图”里鹭鸟的从容、残荷枝叶下寒鸟的孤单、浅水里漂浮黄鸭的渴盼、卧在绿波中水牛的静谧……画的全是心的跳荡与鲜明的个性。其旧作“鹰”里,那只立在松枝上的苍鹰,头部、颈部笔墨均淡到无可再淡,而斑斑驳驳的羽翼却写满了沧桑。

      “接天莲叶无穷碧”。前人画荷,总是鲜艳或热闹者居多。即便是画残荷,也是满池的熙熙攘攘,枝叶交错。而承继了八大骨力与精神的赵学锋,得到的却是枝叶之外的宁静与高古。他用《残荷翠鸟》《残荷孤禽》《孤寂》等画图,组成了一个清冷淡泊的世界。一方面,残荷简化到不见莲蓬与枝叶,而使用点点暖色愈发衬托那个“寒”字。画中鸟的口、脚的肉色,与弯折的稍显明亮的荷叶,凸显残荷与翠鸟的“相向无言的孤寂”。另一方面,呼之欲出的禽鸟那“闭目养神”的姿态,折射着对于外部环境的辽远的无奈。而在其《独立》一幅中,鸟雀孤立于绿叶之下,缩短的脖颈显然是既有躲避,更有坚忍。

      立足现实而与时俱进的赵学锋,笔下的荇水荷风更多地涌动着乐观向上的精气神。无论是《风动荷塘》里莲蓬折腰的动感、《荷塘清趣》《荷风送香》里无忧无虑地降落的蜻蜓;还是《小憩》《芦苇螃蟹》《虾蟹争游》里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悠然陶然、《葡萄小鸡》里天真稚气的鸡宝宝,都让人过目难忘,感觉到生活的美好、世界的干净。尤其是《酒香蟹肥菊黄时分》一幅,酒缸是满满的,螃蟹是肥肥的,菊花正在问来人“谁是陶潜”,那是纯粹的审美的心态。画面上黑白螃蟹的对比,浅黄的菊花与桃黄的酒缸的对比,一读再读之后,感觉是什么都不必再想,只希望转身去找酒壶。

      赵学锋说:“每当在事业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,我总是能够从笔墨的肆意挥洒中,找到一种解脱和超然的力量。”清湘道人说过,笔墨当随时代,只有师古而不泥古,意在笔先,遗貌取神,才能做到心到笔到,在笔情墨意中表达出自己的心胸意趣和个性追求。

      有意思的是,赵学锋时而也会变“渲淡”为“渲染”。例如,在他的作品里,大凡出现了菊花的作品,总是激情四溢。菊花左近的酒、蟹、栅栏、鸟、竹叶、山石,都在呼朋引伴,情趣盎然,让笔者不能不想起了梵高的《向日葵》。那是喷薄欲出的生命喧嚣。如果没有记错,梵高在“黄色小屋”里创作的向日葵,大胆地用黄色的背景来衬托黄色的向日葵,而且并不显得单调,堪称神来之笔。而赵学锋笔下与菊花为伍的静物——不,“动”物——同样在向往着那种金黄色的诱惑。

      “莫信诗人竟平淡,二分梁甫一分骚。”古意与佛性是内容元素,亦有形式本身,但“渲淡”是技法不是目的,“梁甫”与“离骚”才是深意。

      期待赵学锋“渲淡”中的“鹰击鱼翔”。

      责任编辑:静愚

      ※ 技术支持:中国美术家网 ※〔陈艳梅艺术网〕个人网站 版权所有

      Processed in 0.038(s)   7 queries
      update:
      memory 3.799(mb)